導語:《甄嬛傳》中果郡王的結局,可謂疑點重重。皇帝猜疑果郡王和甄嬛,于是讓甄嬛拿了瓶毒酒,親自喂給果郡王喝,最后果郡王毒發身亡,甄嬛帶著對果郡王的悔恨,踏上了報復皇帝的道路。可實際上,果郡王被皇帝猜疑不是一天兩天了,他肯定早就想到了,全身而退的辦法,于是有備而來。果郡王的后路,劇中也一一暗示了。
果郡王看清甄嬛的心,于是將計就計,逃脫生天后,遁入山林,成了一個隱士。主要是這三個依據
1、為了甄嬛,手無寸鐵地去赴鴻門宴
皇帝疑心自己的兄弟,不是一天兩天了。皇帝曾經約他喝酒,借著醉意質問他,和甄嬛有沒有茍且之事?果郡王當場嚇得遍體生寒,但自幼在皇宮長大,早就練出了一副,鐵打的皮面,他也裝醉,并作出一副落魄的樣子,來跟皇帝示弱:臣弟一無所有。
皇帝順著桿子爬:你是什麼都沒有,你也不該有。
兩人的對話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果郡王在母妃的教導下,從小謹言慎行,才成為幸存的幾個皇子之一,怎會不明白,皇帝和兄弟之間,天然的敵對關系?皇帝不僅懷疑他染指自己的女人,還疑心他因此產生不臣之心,從而威脅到自己的皇位!皇帝殺心昭然若揭,皇室兄弟死的不明不白也不是頭一遭,謀逆的敦親王被收服,十四和老八還在宗人府,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皇帝怎麼會,單獨放他一馬?預料已久的殺機,終于落到自己的頭上!
但他豈能甘心,甄嬛在宮里過得食不知味,母妃在宮里每日茹素禮佛,她們過著如此非人的日子,都拜自己的好皇兄所賜!可他能怎麼辦呢,無權無勢無利器,他所有的手段,都只夠用來保全自己。只要活下去,一切都還有機會。
2、臨死前,皇帝最后的成全
皇帝的手段,不可謂毒辣,派甄嬛喂果郡王喝毒酒,讓有情人,最終只能互相殘殺。但這何嘗不是皇帝的成全,畢竟甄嬛如今乃貴妃之尊,他想私下見她簡直是千難萬難。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