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夏日的陽光毒辣,空氣浮動著令人昏然的氣息。就在這蒸騰的街邊,我突然看見「榴蓮22.8元一斤」的招牌——如磁鐵般吸引著我的目光,那濃烈的甜香悄然飄來,像塞壬的低語,蠱惑著疲憊的行人上前。
攤主堆起格外熟練的笑,幾乎帶著點不容推卻的熱情幫忙挑選,還不忘夸我「識貨」。當那帶刺的「炸彈」在簡陋的電子秤上蹦出160元的價格時,我的大腦短暫地凝固了一下。可一想到能抱著整顆「盲盒」回家,感受厚殼下金黃油潤的未知驚喜——那種樂趣竟一時壓倒了數字的猶疑。我利落掃碼付錢,攤主那一聲「好嘞」,笑得嘴角快要裂開,手指已迫不及待伸向尖刺。
豈料指尖剛觸到提袋,他的手卻驟然橫擋在我面前:「美女,不好意思,咱家規定必須在現場剝開,果殼還得留下。
」
我心下愕然,那親手開榴蓮的夙愿此刻在焦糊的空氣里驟然蒸散:「為什麼?我買一整個不行嗎?」攤主笑容瞬間被某種冰冷的東西取代,聲音又硬又僵:「不按規矩開,就別買了!」
我僵在原地的時候,丈夫有力的手已經把我從攤前的泥沼中拉開,帶回了喧囂的市聲里。我胸中積壓的悶氣幾乎要炸開來——只覺是對方蠻橫無理,掃了一天的興。
但丈夫輕拍我的手背,道破玄機:「他不讓你整顆帶走,這殼重如秤砣,一旦留下便銷聲匿跡——秤上若有手腳,豈不是無人證物證、永無翻身之日?」
這當頭棒喝,如同悶雷滾過腦海。原來這刺眼的規矩,和菜場里「賣魚必須現場宰殺,不留活魚」一樣:是一堵橫亙在消費者與真相之間的墻!我們若捧著果肉離開,對不足之數有所懷疑又如何?在那些刺殼碎殼堆成的小山面前,哪怕我們僥幸尋得自家殘骸,也無從申訴了——沒有完整物證,誰還能替那流失的斤兩做主?
秤盤上的機關,常借這「當場處理」的幌子得以永生;而失去的,往往不止是斤兩的重量,更是我們尋求公道的全部砝碼。
這榴蓮滾燙的價格表面,終究烙的是「陷阱」二字。攤主強制剝殼的背后,埋伏著缺斤短兩的勾當與抵賴的算計。當我重新回味起離開時對方眼中一閃而過的冰冷審視——那不是惱怒,分明是伎倆未能得逞時,被看穿本質的狼狽。每一條不合常理的規矩后面,都暗藏著狡詐的計算與專為蒙蔽設置的迷墻。
經此一役,我深知榴蓮盲盒的歡樂里也可能藏著被偷換的秤頭與精心設下的牢籠。在路邊水果店、水產攤前,我們當豎起一根警惕的神經——當要求超出常理,便極有可能是交易陰影的觸手伸來的前兆。
姐妹們,你們是否也曾在街頭轉角嘗過類似苦果?那份不翼而飛的斤兩,最終成了怎樣無處申訴的憤怒?愿我們彼此提點,揭開層層偽飾后的稱量真相——不讓那些消失的果殼、活魚,最終也變成我們在沉默中消失的血汗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