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嫂一家來廣東玩,我負責這幾天的吃住,共花了 6000多,大嫂回去后寄來一箱禮物,打開直接懵圈——這干巴巴、造型奇特的物件,瞅著像特產又猜不出名堂! 想發消息問,又怕顯得咱把錢看得重,可這東西實在勾人好奇心。 有沒有見多識廣的友友,想知道這能吃嗎? 網友紛紛評論你賺翻了~
接大嫂一家五日游的任務時,我懷揣的是最樸素的暖意——定要讓他們嘗嘗地道的廣式燒鵝,住進溫馨的民宿,帶娃踏遍長隆歡樂世界。刷卡、付現的賬單輕輕掠過六千元,心頭的忙碌卻被親情烘得溫軟。直到送走他們登上返程區間車,那份「賓主盡歡」的圓滿感依然飄在心頭。
十天后,一個裹著嚴實膠帶的厚重紙箱赫然出現在門口。
拆開封條,掀開箱蓋,瞬間怔在當場——滿眼的枯黃暗褐!一排排扁平干癟、邊緣蜷曲的奇特「葉片」,既像遠古遺跡里挖出的植物標本,又似某種工藝粗糙的皮革廢料。它們奇形怪狀地擠在一起,有的如半張手掌,有的扭曲似枯槁月牙,顏色深沉如經年累月的泥濘沉淀。捧起其中一塊,硬邦邦如碎裂的薄石片,湊近輕嗅,一絲若有若無的咸澀海腥氣悄然而至,卻又似陌生地窖的氣息。這份「廣式特產」著實叫人摸不著頭腦。
「這是什麼回禮?」手機屏幕反復亮起又暗下。我打了幾遍詢問消息,又默默刪掉——大嫂情誼深重,若貿然問價,顯得我這小姑子目光狹隘,可箱子如一個未解的謎團。我只好在群里發了張照片,附上苦笑:「我家大嫂送的廣東特產,猜猜這是啥?」
不到兩盞茶工夫,回復蜂擁而至,炸開屏幕。
「花膠啊姐妹!貴東西!」「魚膠唄,這可不便宜!」「曬干的魚鰾,煲湯神物,嫂子真疼你!」「花膠,一公斤一千多哦!」
手指停在滾燙的手機屏幕上,心頭的濃霧被瞬間吹散——這枯枝般其貌不揚的寶物,竟是海味珍品——花膠,也稱魚膠!
每一片干癟硬實的花膠,都曾是魚腹中托起生命的浮囊。漁人取出,漂洗,壓平,又任海風與陽光吮盡它的豐沛水分,將其重塑為這枯槁卻精華內蘊的形態。從腥軟的魚泡到沉凝的花膠,一場海洋到陸地、豐腴到凝練的生命蛻變更無聲鋪展。
我小心翼翼捻起一片對著光,那暗褐竟流轉出剔透的琥珀質感,細密微紋如同封存的海底年輪。這箱沉寂的「枯枝」在大嫂手中,早已不是凡俗謝禮的斤兩能稱量。我查詢得知,即便是中等規格的花膠,價格也遠超預期,這沉沉一箱的花膠價值,怕是早已溫柔覆蓋了我那六千元的付出!
大嫂這份不動聲色的饋贈,如同古老東方的暗碼——用最粗糲堅硬的形態裹挾最深沉的溫情。 她緘口不談花費,只因親情無需秤砣衡量;她托付這海味的精華,讓時間熬煮出滋補與恩情的雙重醇香。回禮者不愿點破的價格秘密,與收禮者不言而喻的怦然心動,恰如這干花膠投入清水時的故事:那粗硬枯槁的姿態終將在歲月慢燉中層層舒展,最終漾出大海深處無聲的恩澤與回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