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在網上看到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照片,由于很少見,但是引得人們神似,忍不住想與大家分享。照片中中,一位男士發燒并且手部和胳膊都長了數個水皰,已經有4天。四天前左手拇指刀傷后出現化膿性水皰,就開始發燒,體溫最高38.6℃,他并沒有重視,就到了家附近的診所就診,沒想到病情一直沒有緩解,甚至更嚴重了。
轉到大醫院才確診這竟然是:皮膚炭疽
當時發熱,考慮感染性,因其特殊壞死性焦痂,周圍水皰、血皰,考慮是此病。
有傳染性,可經直接接觸傳播
上報公衛科、防疫部門,取拭子和靜脈血送檢驗部門,確診。
台灣目前並無皮膚炭疽疫情。 炭疽病主要分為皮膚型、吸入型、攝入型和注射型,其中皮膚型炭疽最常見,約佔所有病例的95%。 台灣最近一例人類炭疽病例是1972年,因皮膚感染所致,而最近一例動物病例是1999年。 炭疽病主要透過接觸受感染動物或其製品,或吸入炭疽孢子感染,人傳人的情況極為罕見。
皮膚炭疽的癥狀和傳播途徑:
皮膚炭疽通常在感染後2-3天,皮膚上出現小膿皰或丘疹。 幾天後,丘疹周圍會出現環狀水泡,並在5-7天內潰爛形成黑色焦痂。 皮膚炭疽主要通過接觸受感染動物的皮毛、皮革等製品,或被帶有炭疽桿菌的昆蟲叮咬而感染。 人傳人的情況極為罕見,醫療人員通常不需要預防性用藥。
提醒:
若發現疑似炭疽癥狀,應立即就醫,及時診斷和治療。 及早使用抗生素治療可有效預防併發癥和死亡。 注意個人衛生,避免接觸不明來源的動物屍體或製品,有助于預防炭疽感染。
炭疽病是一種由炭疽桿菌(Bacillus anthracis)引起的人畜共通傳染病,主要發生在草食性家畜或野生動物如山羊、綿羊、牛、馬及豬等。
如何預防炭疽?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接觸傳染源。炭疽的傳染源主要是病死動物,發現牛、羊等動物生病或突然死亡,不接觸、不宰殺、不食用、不買賣,立即報告當地畜牧獸醫部門,由該部門進行處理。
從事屠宰和皮毛加工等職業人員應在操作時佩戴口罩和戴手套等相關防護,避免可能的病原菌經皮膚或吸入引起感染。
若發現自己或周圍有人出現炭疽的癥狀,應立即報告當地衛生院或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并及時就醫,同時協助專業人員收回可疑的動物產品,以免引起傳染源的擴散,造成更多的動物和人感染。
一般群眾很少有接觸到病死牲畜的機會,從正規渠道購買牛羊肉制品,有檢疫和食品安全保障,烹飪時煮熟煮透可放心食用。
但不要從街頭小販等非正規渠道購買、處理、食用來源不明的畜肉和下水,更不要去分食已知的病死畜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