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道六號東向20.1K處今發生追撞事故,一輛灰色休旅車疑因駕駛操作不當,行經該路時,追撞前方銀色轎車,撞擊力道猛烈,休旅車拋出車道外,懸掛在護欄上,駕駛肇事後竟在路肩打坐,有些詭異,所幸車上人員無礙,事故原因待釐清。
警方調查,該事故發生在下午1時許,24歲黃姓男子駕駛灰色休旅車行經國道6號東向20.1K國姓路段時,疑操作不當追撞前方的銀色轎車,再失控撞擊外側護欄,因撞擊力道猛烈,轎車後方近全毀,休旅車更拋出車道外,懸掛在護欄上。
而黃男因追撞受到輕傷,駕駛銀色轎車的62歲許姓男子未受傷,兩人均無大礙;但詭異的是,黃男肇事後行徑異于常人,竟自顧自的就在路肩盤腿打坐,相當奇怪;救護人員也表示,到場時,該男子無法正常應對,答非所問,精神狀況欠佳。
國道第七警察大隊則表示,該起事故係疑因駕駛行車操作不當,造成追撞前方1輛小客車,黃姓駕駛精神狀況不佳,且輕傷送醫治療;該起事故也于下午1時40分排除,並未造成國道車流回堵,有關肇事經過及肇因研判持續調查釐清中。
國道警方呼籲,行駛應遵循限速規定、並保持專注、握好方向盤,平時建立良好行車觀念,行車時應未注意車前狀態,保持安全距離,養足精神再上國道;若遭遇突發狀況保持冷靜因應,避免操作不當導致危險發生。
這起國道六號的追撞事故再次為用路人敲響安全警鐘。警方特別提醒,高速公路行車時速每增加10公里,煞車距離就需增加近一倍。以時速100公里為例,完整煞停距離約需80公尺(含反應時間)。駕駛應隨時保持「3秒鐘安全車距」,即前車通過固定點後,至少3秒才抵達該處。若遇雨天或夜間駕駛,建議拉長至5秒以上。
醫學研究顯示,連續駕駛2小時後,反應速度會降低30%。建議長途駕駛每90分鐘應休息15分鐘,並避免在服用感冒藥、抗組織胺等可能引發嗜睡的藥物後駕車。
車輛也應定期檢查煞車系統與輪胎狀況,胎紋深度不足1.6mm時,濕地煞車距離將增加40%。唯有保持車輛機件正常、駕駛精神專注,才能真正防范類似事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