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圖集
好聚好散!曝吳奇隆劉詩詩失婚?網友:我又不相信愛情了
2024/02/17

ADVERTISEMENT

53歲吳奇隆與36歲劉詩詩結婚8年多,育有4歲兒子「步步」。儘管2人去年初才大動作發律師函否認婚變,近日又有消息稱2人2025年上半年隨時官宣失婚,「小道消息說在分割財產,2022年已經破裂得不可調和。」此時,吳奇隆透露自己這幾年刻意減少表演工作,花時間陪小朋友,而正巧劉詩詩主演的古裝劇《一念關山》在熱播中,就有網友懷疑他是在暗捅老婆嗎?

近日,吳奇隆在綜藝節目《舌尖上的鄉村》上罕見提及對生活的想法與感悟,「我覺得在外面跑時間久了、經歷多了,自然就會知道誰會是重要的,誰是最後能夠留在身邊、誰是會默默陪在你身邊的,但是你可能會一直忽略的,其實我這幾年會刻意地把表演工作減少,花時間回家陪小朋友,適當的慢慢地調整自己,如果你一點有這樣的認知,就能夠早點有溫暖快樂的家庭生活。

ADVERTISEMENT

」從話中能窺見他目前婚姻與家庭生活的現況。

影片曝光後,網友紛紛表達意見,「感情家庭都是需要經營的,劉詩詩吳奇隆都是那種踏實的個性」、「女方事業有起色,男方轉幕後,多花時間在家裡是好事啊」、「家庭本就是需要經營,需要平衡,以後如果吳奇隆事業繁忙,我相信詩詩也會多顧家庭」。此外,也有粉絲回嗆酸民,「天天盼著別人失婚究竟是什麼心理啊」,「我覺得他們配合得不錯啊!一個拍戲一個帶娃,偶爾吳奇隆還會帶著孩子去探班」。

ADVERTISEMENT

事實上,劉詩詩在生下步步後,中間停工將近3年照顧孩子,吳奇隆也很早就說過自己把重心轉移到家庭,只接一些比較休閒的綜藝節目,而且支持劉詩詩出來工作做自己想做的事。(北京訊)吳奇隆與劉詩詩被傳失婚倒數,近來又有一波明年上半年官方宣布失婚的消息,不過中國狗仔拍到夫妻倆帶著兒子一家出遊畫面,同時配文寫道「夫妻倆感情很穩定」,也反擊網友酸吳奇隆是「老人」的說法。

早前36歲的劉詩詩被網友酸「1人贍養5個老人」,意即包括雙方爸媽,還有53歲的吳奇隆。狗仔劉大錘為吳奇隆反駁:「我看哥這狀態,沒比小年輕(指年輕人、青年的意思)差多少啊!」同時也強調2人「真沒失婚」。

此外,有知情人士透露,吳奇隆婚前有財務需求時,劉詩詩二話不說就拿出5000萬人民幣(約3312萬令吉),出手大方可見愛意之深,而吳奇隆也感念在心,因此知道此事的人,都無法想象2人怎會輕易失婚。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ADVERTISEMENT

站都站不穩!駝背阿嬤搭公車「一群少年堅持不起身」引爭議,孫子出面:「他們沒做錯」,大家都閉嘴了
2025/07/05
大嫂寄來一箱禮物,打開直接懵圈「干巴巴、造型奇特」,PO文「這真的能吃嗎」內行一看:你賺翻了~
2025/07/04
公司食堂午飯,吃到可疑「肉片」,口感塑料般難咽,立刻PO文求解,得知真相頭皮發麻
2025/07/04
血淚教訓!黃金首飾千萬不能用紙包,後果很嚴重,別不當回事
2025/07/04
小心「榴蓮套路」!路邊榴蓮價格誘人,但必須「當場剝開殼留下」,老公果斷拉著她走,路上他「一語道破玄機」
2025/07/04
雲林3小學新生掛0,1校僅剩4個年級恐併校
2025/07/04
難怪該國出口量第一!他們的養魚方式「場面太壯觀了」簡直令人咂舌
2025/07/03
生了龍鳳胎!婆婆從不讓我「給兒子換尿布」 偷偷解開兒子尿布後「我泣不成聲」:誤會大了
2025/07/03
世界上唯一不下雨的城市!600年沒下過雨「卻有800萬人居住」 生存原因曝光「還成旅遊聖地」
2025/07/03
女兒拒絕父親參加自己婚禮,父親趕到現場發現婚禮居然女兒的葬禮
2025/07/03
台灣「最慘」男演員,被6婚妻子「榨干5000萬」6個孩子無一親生,他才是「傳說中的老實人」
2025/07/03
請老公幫拍「唯美夕陽下戲水照」!他拍完滿意喊「絕了~」,她一看無言:當我水怪上岸嗎
2025/07/03
「救他全家都得死!」母親含淚放棄觸電兒子:見死不救才是真慈悲
2025/07/03
打蛋驚見「白色神秘物質」QQ彈彈像果凍!她疑惑PO文求解,網友「一句話」點破真相
2025/07/02
看病途中去兒子家住一晚,我聽見兒子房內的悄悄話,隔天和老伴「藏好房產證」心死的離開
2025/07/02
夫妻住飯店覺得悶熱,「把窗戶通通打開通風」!隔天醒來「256隻擠滿房間」直接嚇壞
2025/07/02
7月5日預言倒數!佛心公司宣布前一天放假「回家陪家人」:希望還能再見
2025/07/02
恐怖!靈車「載遺體」突停高速公路,警到場一看「司機也斷氣了」
2025/07/02
50歲女星抗癌3年「頂光頭賺錢養家」認了和丈夫「狠斬14年婚姻」曝離婚原因「和2女兒相依為命」
2025/07/02
手臂突爆「奇癢紅疹」像蚊咬一樣,煎熬上網求解,網細看急喊「1病初期」:快去醫院,再晚延誤病情
2025/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