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甄嬛瘋狂暗示皇帝,殘害龍胎的是皇后,可惜皇帝沒看懂

導語:后宮里的嬪妃總是頻頻流產,皇帝還以為是自己在奪嫡的過程中,殺戮太重,又曾囚禁兄弟、屠殺手足,而遭到了「應有」的報應。所以,每次聽到有嬪妃流產,皇帝便痛心、自責不已,總覺得這是老天在懲罰他、讓他付出相應的代價。

隨著芳貴人小產、富察貴人小產,以及後來的甄嬛小產,皇帝的心事越來越重,難道自己的罪孽真的深重到了「蒼天不贖」的地步嗎?他總覺得這是老天的懲罰,竟從來沒想過 「事出有因」

即便宜修曾不打自招地 側漏出心虛,他依然沒有懷疑過宜修。

1、甄嬛流產,皇后引咎自責,不打自招,皇帝竟充耳不聞

甄嬛第一次懷孕,被妒火中燒的華妃勒令在烈日下罰跪,硬生生地「打下了胎兒」。原本出宮祈福的皇帝和皇后,聽聞消息急匆匆趕了回來,忙不迭地來到了甄嬛的碎玉軒,看望安慰因失子而一度昏迷的甄嬛。

原著原文道:

皇上接二連三的失去子嗣,這一刻他的傷心,似乎更甚于甄嬛。皇上緊緊抱住甄嬛,神情凝重蒼涼,他迫視著皇后,幾乎是沮喪到了極致、軟弱到了極致,問道: 「是上蒼在懲罰朕嗎?」

皇后聞得此言,深深一震。不過片刻,她的目光迅速變得堅定而強韌。皇后很快拭干淚痕,穩穩走到皇帝面前,半跪在榻上,把皇帝的手含握在自己的雙手之間。鎮定地看著皇上,一字一字鄭重道:「皇上是上蒼的兒子,上蒼是不會懲罰您和您的子嗣的。何況,皇上從來沒有錯,又何來懲罰二字?」

皇后的 「深深一震」,足以表明,此刻 她已心虛至極。接下來,她調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緒,頓了頓,如安慰和肯定般地對皇帝道: 「如果真有懲罰,那也全是臣妾的罪過,與皇上無半點干系。」

宜修這句話倒是真的,她其實是在試探皇帝: 你是否已經知道了什麼、是否已經察覺到了她的所作所為?如果是,那皇帝會趁此機會順水推舟,治她個 失職之罪,她亦無話可說。如果沒有察覺到什麼,那麼,她這樣 引咎自責,反而會引發皇帝的 贊賞與惻隱。

皇后當時的這句話,就連甄嬛都覺得詫異與錯愕了: 這事與她有什麼關系?事發當日她并不在場。而且,協理六宮之權是皇帝賜給華妃的,從哪個角度都怪罪不到皇后頭上,皇后又何必多此一舉、自尋煩惱?

然而,皇帝卻沒聽出「哪里不對」,還仿佛受了極大的安慰,臉色稍稍好轉。

2、皇后借力打力,大獲全勝,甄嬛后知后覺,恍然大悟

皇后見狀,暗舒一口氣,趁機進言道:「皇上。如今不是傷心的時候。莞貴人失子,并非天災,而是人禍。」

皇后一提醒,甄嬛驟然醒神,翊坤宮中的情景歷歷如在眼前。甄嬛悲憤難抑,恨聲道:「皇上,天災不可違,難道人禍也不能阻止麼?」 這才有了後來的華妃被責罰降位分,被剝奪協理六宮之權。

此次事件,受益最大的就是皇后,借甄嬛的腹中之子打壓了華妃、收回了權力,還如愿打掉了甄嬛的孩子。

但此時的甄嬛,尚還看不透皇后的真面目,依然以為她是一個母儀天下,公正無私的賢皇后。直到自己即將被封妃,卻節外生枝的「誤穿了純元舊衣」, 甄嬛才恍然大悟,這皇后竟是一個深藏不露的腹黑心機女。

再梳理整合起以前的種種線索,甄嬛突然明白了:在這皇宮之中,真正 殘害龍胎的幕后黑手就是宜修!

所以,甄嬛在禁足期間,再度發現自己懷孕后,才執意要上書給皇帝: 「讓皇后親自為自己保胎!」

甄嬛的這個舉動就是在瘋狂暗示皇帝:「后宮嬪妃們的孩子,都是皇后害的,只要讓皇后全權負責保胎,失職得咎,那麼,所有的龍胎都會得以保全,順利降生!」

甄嬛的暗示已經這麼明顯了,皇帝卻絲毫沒有察覺到甄嬛的動機與用意。

事實證明:甄嬛讓皇后為她保胎,也確實是 「行之有效」的——但凡是「有皇后作保」, 那胎兒就不會出「意外」

這也足以證明:那些出「意外的」龍胎,就是死在了皇后的手里。是皇后、默許甚至 「操縱了這些意外!」

可惜,皇帝壓根都不往皇后這里懷疑,也始終沒懷疑過是皇后在做手腳,可見宜修平時偽裝的有多好了。最后,還是甄嬛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親自為自己的孩子報了仇。

用戶評論

2023/3/31 17: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