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劇《甄嬛傳》中,浣碧的戲份可以稱得上是劇中舉足輕重的。
但偏偏,導演分給她的角色,是「小人物」式的存在。
然而很多看似無法推動的事情,都有著小人物的身影,有著他們不經意間的推動。
例如甄嬛最開始發覺宛宛類卿真相的那件衣服,例如背后突然被成了炮灰的姜忠敏,再例如…….浣碧得到果郡王后對甄嬛的背叛。
浣碧,算是《甄嬛傳》中一個神奇的存在。
人都道「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但可悲的是,甄遠道與何綿綿對這個女兒的關愛與謀劃,幾乎為0。
而浣碧的故事,開始于她的出身,一切,也結束于她的出身。
01
錯誤的人生
對于自己的出身,從現代的角度來看,浣碧是最難得崛起女性意識的那個。
可很多時候,在她難得崛起的人生橋段里,許多時候,都在「計較。」
我們會發現,很多時候,浣碧所出現的地方,都充滿了「事兒多,看不慣,不是一般的有是非。」
可造成她今天這副擰巴樣子的,更多的,還有甄遠道的自私,以及甄嬛的利用。
電影《血觀音》中,棠夫人形容自己的女兒是「小姐命,丫鬟身,」而浣碧又何嘗不是呢?
浣碧的出身,明面是婢女,但實際上,卻是甄嬛同父異母的姐妹。
「同樣是父親的孩子,我們身上流著同樣的血,為什麼你就可以是高高在上的主子,而我卻只能是卑賤底下無法擁有權勢的那個?」
說到底,在一定程度上,出身上的不完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她。
說到底,這才是浣碧心中始終憤憤不平的地方。
人人都討厭浣碧,人人也都有可能是浣碧。
自我以上人人平等,自我以下階級分明,才是大家覺得這個人物豐富之余,愈加可悲的點。
否則,她也不會在成為果郡王的側福晉后,轉頭就把曾經在危難時刻幫助過她和甄嬛的采蘋,送到宮中去,卻還在甄嬛的面前說「她愿意。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