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戲往往比其他場景更能夠直戳人心,也因此觀眾對于演員的哭戲格外重視,畢竟這是最直觀感受演技優劣的一個方式。
《回來的女兒》里戲骨王硯輝扮演的李承天在與幼時失蹤的女兒重逢之際,眼眶頓時紅了,淚水布滿這個大老爺們的臉上,從失而復得的喜悅到沒有盡到撫養責任的愧疚,層層遞進的情緒看得人喉嚨一痛。
經典哭戲更是數不勝數,有孫儷在《甄嬛傳》里把喪失眉姐姐的痛徹心扉演繹得淋漓盡致,也有劉若英在《天下無賊》中用哭戲把一個喪父女人的無奈和堅強演出了靈魂。
對于觀眾來說,好的哭戲可以是名場面,差的哭戲也能成為「名場面」,有些年輕小花從愛豆轉型成演員,表演還沒磨煉好就挑戰哭戲,最后的結果就是全程硬擠眼淚,演得不咸不淡。
還有些表演經驗豐富的當紅演員,遇上哭戲就暴露真正的實力了,比如吳謹言在《皓鑭傳》里扮演的角色親眼看到母親跳井,張個嘴哀嚎半天,眼淚沒看到不說,看著她上揚的嘴角,還以為是在笑呢。
只能說哭不出來就別硬演了,還是跟著《去有風的地方》里三位演員好好學學什麼叫做「教科書式哭戲」吧。
第一位自然是女主劉亦菲。
劇中飾演的許紅豆在而立之年等來的不是升職加薪好消息,而是好友身患癌癥的消息,她盡量去裝作沒事的樣子,可還是沒忍住情緒,趴在對方肩膀上,每一聲痛哭都帶著不舍,她們還有很多沒有完成的夢想呢。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