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甄嬛傳》中的皇后做了多少錯事,有多麼可恨,在「純元之死」真相浮出水面,帝后決裂時,我對她還是充滿了同情。
烏拉那拉宜修,也曾和皇上有過溫情繾綣的時刻吧。
大婚當日,皇上為她戴上一對玉鐲,甜言蜜語:「愿如此環,朝夕相見」。
還承諾,只要宜修生下兒子,就扶她當福晉。
可是,沒過多久,皇上就移情別戀,愛上了純元。
不僅違背諾言,納純元為福晉,還對宜修的兒子不聞不問。
大阿哥去世的時候,皇上正在為純元有孕而喜不自勝……
對宜修來說,這的確太殘忍了!
宜修後來傷害了很多無辜的人,但這些都改變不了她「好慘一女的」的命運!
然而,時隔近二十年,當皇后向皇上說起這些陳年舊事,袒露內心傷痛的時候,皇上非但不能理解,還說出了三句自以為是的話。
而這三句話,出賣了他自己的淺薄無知,也招來了慘烈的人生結局!
01、「心慈則貌美!」
皇上說,他再也不想看到宜修那張臉。
宜修回:真后悔害死了純元,如果讓皇上看到「姐姐」與自己一樣衰敗的容顏,皇上大概就沒那麼愛她了。
這時,皇上開啟「雞湯模式」:「心慈則貌美,純元縱然年華老去,也一定勝過你萬千!」
事實這的如此嗎?
20多歲的華妃艷麗嬌俏,皇上去翊坤宮的時候,眼睛卻落在17歲的相貌平平的福子身上。
齊妃從年輕時一直蠢到老,智商和性情都很穩定,皇上曾夸年輕時的她穿粉色好看,待中年之后,卻只剩下了吐槽——「粉嬌你幾?」
17歲的甄嬛,在皇上眼中熠熠生輝;待到「熹妃回宮」后,身為三個孩子母親的她和小妹玉嬈站在一起,皇上卻只愛看玉嬈……
皇上明明只喜歡年輕漂亮的女人,卻偏要立「深情」人設;他明明更愛那些優秀、聰明、懂心機的女人,為了顯示自己「重視內在」的高級審美,偏要給這些女人貼上「心慈」的標簽!
純元是否真的心慈我們不得而知。
且看后宮中真正「心慈」的沈眉莊、瑛貴人,哪個有好下場?
皇上在識人方面的過度自信導致:最后留在他身邊的,都不是心慈的人!
無論是甄嬛,還是葉瀾依,抑或是孫答應,她們都不愛皇上。
她們能得寵,靠的是本事,與「心慈」沒有一點關系!
02、「你知道朕不在意嫡庶,皇額娘也不在意。皇額娘是庶出,朕也是庶出。」
太后是庶出,的確是我之前沒有想到的。
而皇上說,他自己是庶出,所以,不在意庶出,這就純粹是胡說了!
皇上也許真的不在意后宮女子嫡庶身份,但是,他所喜歡的「溫良」、「平和」、「活潑」、「知書達理」、「多才多藝」的特質,庶出的女子很難具備。
他以為純元生下來就精通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嗎?
宜修天生就只愛玩「寫大字」這種低成本游戲嗎?
甄嬛純粹是因為自身資質好,才能出口成章,接住皇上所有的「梗」嗎?
而浣碧僅僅是因為個人審美能力差,才只會穿紅著綠嗎?
皇上一面說不在意嫡庶,一面又不由地被嫡出女閃閃發光的特質所吸引,可以說是很虛偽了。
皇上和宜修盡管都是庶出,但庶出和庶出的情況是不一樣的。
皇上出生在皇家,是阿哥,有主宰自己命運的權利。
何況,先皇后膝下無子,待他如親生兒子一般。
有了先皇后的這份助力,皇上才有了後來奪嫡的機會。
他雖然名義上是庶出,其實,吃的是「嫡出」的紅利。
宜修則不同。
她的母親不受寵,她自己也不受重視。
從小生活在優秀的純元的陰影之下。
到了婚嫁的年紀,嫁給誰,怎麼嫁,本人都說了不算。
因為是庶出,沒得到優質的教育,所以,她的才華也被埋沒。
就算經過自己「無底線」的謀算,登上了后位又怎樣?
無腦的「琪貴人」隨口提一句「庶出的妹妹」就讓她下不來台。
表侄女青櫻和其他族人一樣享受著她的「后位」謀得的好處,言語間卻對她有輕薄之意……
她的「庶出」和皇上所說的「庶出」根本就是兩回事!
皇上也正是因為不能對封建社會庶出女子的苦痛產生共情,才會至死不理解太后和皇后的選擇,也才會忽視這兩個女人對于「跌下后位」的恐懼,低估了她們的殺傷力,放任皇后殘害子嗣。
以至于臨終時,他身邊只有四阿哥這一個親生的兒子……
03、「你為什麼不恨朕?」
皇后訴說起當年對皇上和純元的種種不滿。
皇上怒斥:「是朕執意要娶純元,是朕執意要立她為福晉,是朕與她有了孩子,你為什麼不恨朕?」
皇后的回答是:「臣妾做不到啊!」
實際上,皇后真的做不到嗎?
如果她不恨皇上,就不會害死二阿哥和宮中那麼多孩子。
如果她不恨皇上,也不會三番四次利用「純元情結」來為自己加分,看到皇上為她們的姊妹情深而感慨,心中升騰起報復后的快感。
皇后當然恨皇上,只不過,受家族的利益的牽扯、受封建思想束縛的皇后,沒有辦法直接去傷害皇上,只能用「傷害第三人」的方式來排解心中的憤懣。
大概皇上說這番話的時候,也更加沒有想到:那個敢于打破封建思想束縛,敢于直接「恨朕」的人已經出現了!
她就是甄嬛!
最后,甄嬛和葉瀾依聯手屠龍,大概也是對今日皇上「你為什麼不恨朕」的最好的回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