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修下線前曾向皇上哭訴:臣妾不得已的賢惠也是臣妾最痛心、最難過之處啊!
我覺得,這才是皇后真實的樣子。
自從她被純元搶了皇后之位、自從她的孩子去世,她就一直在隱藏自己、為難自己。
她用報復和狠毒對待那些曾經傷害過她的人,繼而這種狠毒又回報到她身上,久久不能釋懷。
所以,宜修其實一直帶著沉重的枷鎖在生活。
體現在與人相處上,她不能照顧好自己的內心。一個不能照顧好自己內心的人,自然也不會好好尊重別人的內心。
所以,她會利用安陵容的嫉妒心理離間與甄嬛的姐妹情分;她敢明晃晃地對齊妃下手奪走三阿哥;她還敢拿捏太后,以隆科多之事要挾太后……
宜修的邊界感是很缺乏的,為了達成目標,她已經不擇手段了。
而在自我觀方面,她也不懂得如何好好愛自己。一個不會好好愛自己的人,自然也沒有能力愛他人。
所以對待皇上,她是想愛但又不知道如何愛,自然也無法獲得皇上的愛。
具體表現在以上4個方面。
第一,她的愛很規矩、很沉重,讓人感覺沒有活力。
《甄嬛傳》第一集,張廷玉提醒皇上不能對年羹堯等人寵信過多,華妃宮里就打發人來請皇上用膳。
皇上沉默了一下就去了宜修那里,很明顯,張廷玉是站皇后一派的。
皇上喝了鴨子湯剛舒坦一會,就順帶夸贊了宜修的手藝,還提醒她后廚的事還是讓下人去做吧。
宜修卻道:臣妾雖為皇后,也是皇上的妻子,身為人妻,侍奉夫君,怎麼會覺得累呢?
她的話中規中矩,看起來是沒毛病的,但卻不對皇上的胃口。
因為宜修是用【規矩】來回應情感的。
所以,皇上用了三碗鴨子湯后,又聽到宜修在勸誡「食不過三」和「不偏愛,懂節制,方得長久」之類的言論,就很不滿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