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有句話說得好「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人,一旦做了傷天害理的事,早晚都會暴露。就如宜修謀殺純元,即便手段那麼高超隱秘,又過了那麼多年,最終還是被安陵容發現端倪、并揭露給甄嬛了。這就是所謂的「正義遲來,報應不爽。」
而浣碧謀殺孟靜嫻的事,報應來得更快,幾乎是現世現報——這也是果郡王到死都不肯接受浣碧的原因。盡管浣碧自以為偽裝得很好,又對孟靜嫻的孩子視若己出。但果郡王卻早已看透了她的真面目。浣碧的掩飾不過是自欺欺人、掩耳盜鈴罷了。
浣碧曾在甄嬛面前歇斯底里地哭過,說她這一輩子都不會有孩子的。
因為王爺從來不碰她,就算喝醉酒,也會在此事上「保持克制」。
允禮每次去浣碧屋里過夜,都是穿著中衣的,而且和衣而眠。浣碧根本沒機會親近允禮,就更談不上懷孕了。
允禮偶爾還會因醉酒與孟靜嫻親昵一回,卻唯獨對浣碧時刻保持「高度清醒」——不管是睡夢中還是酒醉后,都讓浣碧無機可乘。
這只能說明,果郡王對浣碧的戒心很重,甚至,浣碧詭計多端的形象已經先入為主了。所以,任憑她如何偽裝,允禮只會感覺惡心,卻不會被感動。因為沒有任何人比允禮更清楚:浣碧當初「是用什麼手段」嫁給他的。
浣碧故意撞倒酒水,打濕他的衣裳,并趁機拽下他懷中的瓔珞,這才暴露出甄嬛的小像,令他騎虎難下、無路可退。
對于這件事,連置身事外的葉瀾依都看出了端倪,并曾提醒甄嬛道:「那那枚瓔珞怎麼會突然失落在皇帝面前,熹妃不會不清楚吧?王爺可不是那麼不謹慎的人。」
而作為當事人的果郡王,自然更清楚是「怎麼回事了」。那枚瓔珞究竟是自己掉出來的,還是被浣碧故意拽出來的,允禮怎麼不知道?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