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一炷香,鞠上三個躬,「故人沐浴」儀式就開始了。
和生者沐浴不同,故人沐浴更加考驗技術,除去身體清潔、指甲打磨、洗發吹風、面膜保濕,更多的是讓逝者的面容恢復到生前的狀態,整個過程需要三十分鐘到一個小時。
對于入殮師來說,以上這些都是日常工作,而對往生者的親人們來說,卻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以這樣的方式完成和親人的告別。
所謂「故人沐浴」就是為逝者清潔、化妝、更衣的儀式,從事「故人沐浴」的職業俗稱入殮師。
活著的人永遠無法體會真正的死亡,唯有當至親的人離開,人們才會去思考跟死亡有關的話題。
本文的主人公吳津娜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思考死亡。在她成為一名入殮師之后,更是對死亡有了自己獨特的感悟和認識。
吳津娜
她認為對于已逝的人,絕對不能用手直接觸碰身體,這跟恐懼無關,即使這個人是逝者最親的人,也千萬不要這麼做。
那麼吳津娜為什麼會這麼說?這種做法是所有入殮師的禁忌嗎?入殮師們又是如何工作的呢?
今天,筆者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入殮師的日常工作,看看這些「兩個世界的擺渡人」是如何對待逝者,他們又是如何看待生死的?
中國「故人沐浴」第一人
1998年的一天,年僅12歲的吳津娜被家人告知了一個噩耗——一向非常疼愛她的一位至親出了交通事故,不幸離世。
對她來說,這位親人除了跟自己有血緣關系之外,還是自己的偶像。她無法接受這個殘忍的事實,失聲痛哭。
冷靜下來后,吳津娜想去見他最后一面,跟他好好道個別。她的提議,遭到了家人的拒絕。
親人是因為交通事故去世,醫院的冷庫又發生了一些故障,導致遺體出現大面積感染,身體的許多地方甚至已經變成深紫色。
他們覺得吳津娜還小,不忍心讓她看到親人的慘狀,害怕她幼小的心靈無法承受巨大的打擊。因此,她沒能同至親做最后的告別。
從那以后,這件事成為了吳津娜一輩子無法釋懷的遺憾。她心底埋下了一顆種子,希望有一天能夠幫助和自己有著同樣經歷的人,使他們不再留有遺憾。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