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崎豐雖是個搖滾樂手,但卻很擅長在樂曲上使用日式的和弦,不時流露出日本風情的詩意與琴韻。他的父親曾是個製作洞簫的工匠,或許多少也影響了尾崎豐的音樂風格。此外,尾崎總是敏銳地感受到『時間的秘密』,因而得以掌握風花雪月和各種故事的感性核心,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雖然他年紀輕輕,但他創作的歌詞,卻洋溢著歲月滄桑的流轉變化,彷彿只有人生歷練豐富的長者才能體會的感觸。」——見城徹
尾崎豐1965年11月29日出生于東京練馬區春日町一個普通工薪家庭,11歲隨家人轉學到埼玉縣,無法適應學校的他,被同學孤立,開始「恐學」、「厭學」。為了緩和與同學的關係,他學會了吉他,這段經歷對他的人生和音樂有著深遠的影響。高中升學考試中他通過錄取率較低的陸上自衛隊工科學校,卻因為不願被強制剪短髮而放棄,後來選擇了青山學院高等部,又因為抽煙、喝酒、鬥毆、飆車被停學。
峰迴路轉,在高一的時候索尼唱片的製作人須藤晃發掘了他,從此開始了他短暫卻輝煌的十年音樂生涯。
1983年12月他的首張大碟《十七歲的地圖》發行後,銷量並不理想,但受到樂評人的一致好評。除了同名專輯主打歌,其餘《街之風景》、《15歲之夜》、《I LOVE YOU》至今是膾炙人口的歌曲。1984年6月,18歲的尾崎豐參加了在日比谷野外音樂堂舉辦的反核演唱會,在唱到第二首歌《Scrambling Rock』N』Roll》時他毫無預兆地爬上了舞台旁7米高的照明台,然後縱身跳下。當時他並不知道自己已經骨折,依然忍著劇痛完成了演出,觀眾對他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這也是「尾崎豐神話」中常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一段故事。
他在住院期間寫下《畢業》,單曲首發馬上就取得公信榜20名的成績,青少年在他的歌詞中得到共鳴,迅速流行開來,至今仍是日本畢業季的必唱曲目,這首歌也讓他在全日本打響了名氣。1985年3月,第二張專輯《回歸線》推出,首次獲得公信榜專輯周榜冠軍 。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