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風流皇帝乾隆的初戀,為乾隆生下長子,卻一生沒能踏入皇宮一步,乾隆在她活著時沒有給她任何身份,卻在她死后打破祖制,直接追封她為皇貴妃,她就是富察格格,哲憫皇貴妃。
為何她生下皇長子卻不能入宮?又為何死后才被追封?是乾隆失去真愛追悔莫及還是另有隱情?今天就讓我們走近風流皇帝乾隆的初戀,了解滿清的黑暗制度,品鑒愛情的辛酸。
哲憫皇貴妃,本姓「富察氏」,跟乾隆的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同姓不同族,兩人身份也可謂是天差地別。
富察皇後來自「鑲黃旗」,她父親官居一品,三個伯父也都是朝中重臣,正是因為如此顯赫高貴的家族背景,富察皇后才會以聯姻的方式嫁給乾隆,并穩坐正宮之位。
而富察格格則來自「正黃旗包衣」,正黃旗好理解,是滿清八旗的上三旗之一,但「包衣」是什麼意思?「包衣」是滿語「包衣阿哈」的簡稱,意為「家奴、奴隸」,所以「正黃旗包衣」便是「正黃旗的奴隸」。
雖然上三旗包衣只為皇家服務,他們也可以當官當將軍,但歸根結底也是仆從身份,按照清朝的規矩,包衣人哪怕當上一品大員,看到要飯的主子也得跪下磕頭。由此可見富察格格的身份背景有多卑微,也正是因為身份上的限制,富察格格注定無法得到乾隆身邊的名分。
富察格格出生年月沒有記載,雍正三年,也就是公元1725年,富察格格以秀女的身份,被內務府選中,作為「試婚宮女」許配給了年僅14歲的弘歷,也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
咱們先來說說什麼叫「秀女」,滿清八旗凡是14至17歲的女子,都要參加選秀,不參加的,或是首選過了不參加復選的,終生不得嫁人。
而被選中的女子就要登記造冊,留著給皇家選妃,或是許配給皇子親王。
雍正挑剩的就會分給眾皇子挑「試婚宮女」,小乾隆也在其中選了兩個,其一便是富察格格。
關于「試婚宮女」,倒不是滿清的專利,在很早以前便已經存在,「試婚宮女」重點就在于「試婚」二字。比如說皇室要嫁公主,或是皇子要娶媳婦,這種時候就要派出專員,去摸駙馬與皇子的底,同時做好啟蒙工作,以防小兩口晚上干瞪眼出洋相。
摸底最重要的便是看看有沒有隱疾、能不能生育,畢竟這可是關系到公主下半輩子的幸福,以及皇子具不具備繼承皇位的重要指標。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