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難怪甄嬛會淪落甘露寺,竟是咎由自取,聽崔槿汐怎麼說?

導語:愛情里最忌虛偽,不能以心換心真誠相待。真正相愛的兩顆心,彼此是會有感應的,這就是所謂的「心有靈犀」。

而甄嬛被逼迫離開皇宮以后,卻哭天喊地,以一副受害人的姿態來博得人們的同情,自稱是「被辜負、被欺騙」白白付出了幾年的真情。 然后把皇帝指責成一個虛情假意、涼薄冰冷的偽君子,自己卻是楚楚可憐的無辜受害者,事實真是這樣的嗎?

崔槿汐一番話揭開了事情的本來面目,其實,甄嬛并非無辜,在這場失敗的愛情里, 甄嬛才是那個「始作俑者。」

1、皇帝與甄嬛的愛情,從開始就是虛的

甄嬛與皇帝的愛情,從一開始就是虛的。甄嬛在入宮之前,就心系果郡王,曾經在神佛面前許愿:「神靈保佑,不要讓信女選入皇宮,還是被皇帝撂牌子賜花吧。 信女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

此刻的甄嬛,早已聞得果郡王風流雅名,內心里已芳心暗許,不進宮或許還有機會,一旦進宮,可能永遠都沒機會了。所以,她暗暗祈禱:「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

這說明,她心中那個理想的配偶既不是皇帝,也不是溫實初。

甄嬛進宮后曾對崔槿汐和浣碧說過,聽聞果郡王最擅長六藝……等等, 這說明,甄嬛在進宮之前,就對果郡王傾慕已久、視作男神了。作為粉絲的甄嬛很喜歡搜集男神的各種信息資料,甚至深扒細掘。

皇帝在后宮花園里第一次邂逅甄嬛的時候,謊稱自己是果郡王,甄嬛明知有詐卻故意不點破,與他將錯就錯的假戲真做下去。「果郡王」在經常有嬪妃活動的后宮花園里亂溜達的事,根本就不可能發生。

果郡王偶爾進宮留宿,皇帝就會把他安排在遠離嬪妃住所的一座「孤島」上,四面環水,有去無回。甄嬛探望眉莊那次,果郡王就在湖中泛舟,正要去他夜宿的地方。

所以說,假如真是果郡王,不可能連隨從也不帶,就任由他一個人在后花園里亂竄,嬪妃活動之所,乃是 外男禁地。此人怎麼可能是果郡王呢?顯然是皇宮之主嘛。甄嬛卻選擇了「 看透不說透,繼續做朋友」,可見心機之深。

2、崔槿汐一語道破甄嬛對皇帝的「真心」

原著原文中,崔槿汐曾在凌云峰一語道破 甄嬛對皇帝的「真情與真心。」

甄嬛與果郡王正式同居以后,自然是郎情妾意、柔情似水。崔槿汐看在眼里,喜在心頭。有一日,果郡王因皇命到異地出差,甄嬛為了排解寂寞無聊,便撫琴弄曲,以「長相思」的泠泠七弦來寄托她的相思之苦。

槿汐日夕相伴在側,偶爾在聽琴時往香爐中添入一小塊香片,便有清香輕緩地逸出。如斯安寧的時光,槿汐輕聲道:「 所謂神仙眷侶,奴婢此生只見過兩對,除了現在的王爺和娘子,只有當年的皇上和純元皇后。」

甄嬛愉悅微笑,明知她說的是自己和允禮,卻偏偏還要問一句:「槿汐你眼里, 什麼樣子才當得起神仙眷侶這四個字?」

她道:「 娘子從前和皇上,絕對當不起神仙眷侶這四個字。」

甄嬛垂下眼瞼,神色便有些蕭索,道:「這個自然。」

崔槿汐道:「若論容貌氣度,皇上和娘子自然也算登對。當然王爺與娘子也是一對璧人。所謂神仙眷侶,外貌自然要郎才女貌,相益得彰,不能是無鹽配周郎、小喬嫁武大。 然而僅僅形貌匹配是遠遠稱不上神仙眷侶的。」

槿汐娓娓道:「娘子知道是什麼緣故麼? 奴婢旁觀者清,娘子對皇上,雖有真心,卻更多算計;皇上對娘子,也不能說是無情,但那情是虛的很了, 若非這樣,娘子也不會到今日這步田地。

何況娘子和皇上之間,尊卑太明。不似與十七王,坦然相對、真心相待,無尊卑之分,無猜疑芥蒂, 是彼此都用上了全副心思的,情趣心志也都是相投,這才算是神仙眷侶啊。」

看了吧,正所謂「旁觀者清」,甄嬛自以為聰明,其實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罷了。她言之鑿鑿對皇帝「一片癡心錯付」,實際上,她對皇帝從未付出過什麼真心。

崔槿汐說的明白:「 雖然有幾分真心,但卻更多算計。」而對果郡王,甄嬛卻能放下戒備、放下心機,全身心投入。

這已經說明, 甄嬛對皇上從來就沒有「癡心一片過」,而皇帝亦是拿她當替身,二人在愛情里從來都沒有真正的交付過自我,無非是半斤對八兩。

正是甄嬛的自作聰明,精于算計,才被皇帝所警覺、厭惡,心生猜忌。正如崔槿汐所說:「若非這樣,娘子也不至于會落到這步田地。」這有點因果報應的意味哈?

用戶評論

2023/3/30 4: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