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浣碧是甄嬛的親妹妹,雖為同父異母,但是二人的容貌和個性都有幾分相像。同是甄家的女兒,自小一塊兒長大,所以她身上也有甄嬛、玉嬈那樣的不甘為人替身的傲氣。原著中的浣碧其實也有幾分計謀,在果郡王府,她并不是個認命的人,她處處主動出擊,唯有感情這一塊,她始終不勉強。
浣碧雖說后面成為了甄家的女兒,但畢竟她從小便知道自己的身世,明明同樣是甄遠道的女兒,甄嬛和玉嬈養尊處優,而自己卻是一個奴婢的身份。她的內心自然是有十分不甘,她是有自己的驕傲的。
她處處不如長姐甄嬛,但也憧憬著能與她平起平坐,曾因自己的心理不平衡,選擇勾引皇上,但是技巧太過拙劣,不僅沒入皇上的眼,還惹來甄嬛的厭煩。
就算成為不了皇宮中的女人,她也不愿意委身嫁給普通人家,在合宮宴上,她故意碰撞到果郡王,致使他將甄嬛的小像掉落,這是浣碧的賭局,她拿著整個甄家的性命在賭。
事實證明她賭贏了,告訴皇上小像其實是自己,早已和果郡王兩情相悅,皇上對十七弟本就關心,自然做主了了這一樁婚事,浣碧如愿嫁給了果郡王。
浣碧深愛果郡王,及時出嫁的那一刻果郡王對她并沒有心動,但她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總有一天果郡王能看到她的真心,可事實并非如此。浣碧直到撞棺而死的那一刻,她都是「完璧」,是她沒有伎倆嗎?并不是,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浣碧對果郡王的愛無暇且自私
浣碧這一生真愛的人只有果郡王一個,她從小是在一種缺愛的環境中成長,從沒有感受過別人真正的關心。果郡王曾經在她難過時給她的安慰和夸贊,便是久旱之后甘霖,深刻地滋潤著她的心。
缺愛的人往往是別人對她好一分,她便要以十分來回報。她想要果郡王的愛,但希望這份愛同樣是純粹的,而不是自己強迫得來的。
二、浣碧不屑于成為替身
孟靜嫻為何能懷上果郡王的孩子,是因為她察覺到了果郡王和甄嬛之間的不對勁,知道了這個秘密,所以她便效仿甄嬛,引誘了果郡王。
其實若是浣碧愿意,靠著自己和甄嬛的幾分相像,若是模仿起甄嬛來,只會比孟靜嫻更像一點。若她真的下定決心這麼做,那她必定會成功的。但是她不屑于這麼做,她想擁有的愛是平等的,而不是某一個人的替身。
三、果郡王愿雨露均沾,浣碧拒絕
在孟靜嫻灌倒果郡王后,懷上了孩子,果郡王雖然內心只愛甄嬛一個人,但是也愿雨露均沾。可這些都被浣碧拒絕了,拒絕的原因便是自身的傲氣。她想要得到愛,但前提是這個人是真的愛自己,而不是因為自己長得像甄嬛。
所以即便是有這樣的機會,浣碧也不愿意這麼做,一生都是「完璧」。
浣碧對果郡王的愛意,其實不會比甄嬛少,可世間唯有感情這件事情,通過努力也不一定能得到。人生的出場順序很重要,若沒有甄嬛的出現,或許果郡王還能夠接受浣碧,可有了這個人,他的心里便再也容不下其他人。
浣碧終其一生,寧做「完璧」,也絕不愿做她人的替身,她清楚明白,所以即使果郡王愿意,她也不會選擇。